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发热门诊里的青春战队
采血3700余人次、输液近5000人次、采集咽拭子标本7000余份……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自1月21日对口支援武汉市第七医院以来,派出在发热门诊工作的护理团队30人,其中七成队员为“90后”。
在2个月的坚守中,这支青春战队守护了万余名患者的生命。
连续为200多个病人采血发热门诊是疫情防控的前哨岗,初期,武汉市七医院日门诊量最高达1300余人,比往常多了近10倍。
发热门诊护士工作涉及门诊预检、咽拭子采样、采血、输液、输氧等多方面,重要性不言而喻。1月23日夜里,23岁的李焱鑫接到通知成为首批支援发热门诊的护士。
作为家里的独子,他不想让父母担心,于是出发前给家里打了电话,告诉他们现在交通不方便,这几天自己在科室睡。怕父母多问,他说完这些就赶紧结束了对话,前往武汉市七医院支援。
第二日凌晨2时,李焱鑫开始到岗工作。
到当天上午9时,他和同事连续为200多个病人采血,护目镜变得模糊,防护服里的衣服湿了又干、干了又湿。
大年三十晚上,不明真相的母亲给李焱鑫拨来视频电话。
刚下白班的他特意给盒饭里的鱼和肉来了个“特写”镜头。
母亲看到儿子吃上年夜饭就放心了,只叮嘱了一句“吃好睡好,注意身体”。
视频结束后,李焱鑫暗自“窃喜”,自己的“谎言”没有被识破,父母可以安心过年。
前辈成为照亮自己前行的一道光23岁的何可芸,每天工作结束后都会和妈妈视频,报平安的同时也为彼此加油。
她的母亲也是一名护士,在乡镇卫生院工作,每天宣传防疫知识、排查发热病人。
何可芸说,2003年非典疫情暴发时自己还小,只记得消毒水的味道和妈妈的一身白衣。
母亲一直是她学习的榜样,所以自己从小就有一个护士梦。
如今,同样的职业,让母女间有了更多的感同身受。
听说她想报名支援一线,母亲很支持,只是再三嘱咐保护好自己。
现在何可芸眼中的白衣天使不只是母亲,还有护士长的身影。
她说,“病人排队就诊,护士长放弃休息,主动加班加点,义无反顾地救治患者。
前辈们和自己儿时记忆中母亲的模样重合,成为照亮自己前行的一道光,自己也没有丝毫理由退缩。
”她不后悔选择护士作为自己的职业,即便下班后总能在镜子里看到脸上压出了勒痕、红肿和伤口。
在患者的生死面前,这些都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。
这次支援更坚定了自己的初心,立志一个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。
多一些关心多一份生机“作为护士,在发热门诊工作最大的压力其实不是身体的劳累,而是来自心理上的。
在留观室和抢救室有太多的人情冷暖和生命无常,这对年轻人来说是很大的挑战。
”发热门诊护士长肖艳玲说。
工作还不到两年的“90后”护士杨盼盼对这句话深有同感。
在留观室里,一位独自输液的84岁患者引起了她的注意。
老人看起来很虚弱,询问下得知他有两天没吃什么东西。
她费了好一番劲,终于找到病人家属的联系方式并多次尝试沟通,但因为种种原因家属未能关照老人。
看到患者孤独无依,杨盼盼感到心酸,为他送上一碗热腾腾的汤面。
老人把面都吃完,捧起碗来,喝完了所有的面汤。
“当时很难受,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奶奶照顾自己的情景。
这位老人虽然身体很虚弱,但生命体征相对是稳定的,多一份关心照顾,多一些恢复的机会。
”杨盼盼握住老人的手,告诉他,一切都会好起来。
(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胡雯洁通讯员陈菁王时雨)。
0 条留言